Uedu教師研究社群
為什麼要參與研究?
對教師的價值
提升教學品質
獲得學生學習數據的深度分析報告,了解 AI 對話如何促進思考, 根據數據優化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。
學術發展
共同發表研究論文、累積教學研究成果、 建立跨校合作網絡,提升學術影響力。
優先體驗
搶先測試新功能、參與功能設計討論、 客製化需求優先處理,成為平台發展的推動者。
社群支持
加入數位學習研究小聚、與同好交流經驗、 獲得專業諮詢,建立長期研究夥伴關係。
對學生的價值
更好的學習體驗
- 您的回饋幫助改進 AI 助教的回應品質
- 促進教育科技進步,讓更多人受益
- 為未來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
隱私完全保護
- 所有資料經過去識別化處理
- 研究發表僅呈現統計結果
- 已通過 IRB 倫理審查
權益有保障
- 不影響成績評量(最重要!)
- 可隨時退出研究
- 完全自願參與,無任何壓力
學生參與是可選的
教師參與研究,但學生可以選擇是否同意資料被用於研究。 不同意的學生一樣能完整使用所有平台功能。
參與研究 vs 直接使用
兩種方式目前皆可免費使用,功能完全相同。 差別在於是否同意讓我們在研究倫理規範下,使用匿名化的學習資料進行學術分析。
所有使用者的學習與操作紀錄,都會依規範收集用於系統優化與教學回饋。 若您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(詳見 研究倫理頁面), 我們才會將您的匿名化資料納入研究分析。
參與研究的使用者可協助我們改進 AI 教學模型, 而選擇僅使用平台功能的教師與學生,也可同樣享有完整的教學支援與服務品質。
項目 | 直接使用 | 參與研究 推薦 |
---|---|---|
平台所有功能 |
完整使用
|
完整使用
|
技術支援 |
全程支援
|
全程支援
|
使用費用 | 目前教學研究用途免費 | 目前教學研究用途免費 |
資料蒐集 |
不蒐集
|
匿名化蒐集
|
深度數據分析報告 |
無
|
每學期提供
|
新功能優先測試 |
一般用戶
|
優先測試
|
共同發表研究成果 |
無
|
可掛名共同作者
|
研究小聚 |
無
|
受邀參加
|
客製化需求 |
依資源排序
|
優先處理
|
兩種方式目前皆可免費使用
本平台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國立中央大學教學研究計畫支持, 於教學研究階段免費提供所有功能。 您可選擇單純使用,或參與研究計畫; 無論哪種方式,都能獲得相同的技術支援與基本服務。
參與研究只需四步驟
我們簡化了所有流程,讓您可以輕鬆開始。整個過程約 2-4 週完成。
提出申請
填寫簡單的申請表單(約 3 分鐘)
- 基本資料
- 課程資訊
- 研究興趣(可選)
IRB 審查
我們協助您完成倫理審查 (如果您需要進行生理資料收集研究)
- 提供文件範本
- 輔導處理流程
- 約 4-12 週完成
簽署同意書
線上簽署研究同意書
- 清楚說明權利義務
- 可隨時退出
- 學生自願參與
開始使用
立即開始使用平台
- 設定課程與助教
- 獲得技術支援
- 定期收到數據報告
IRB 審查由我們協助: 如果您的研究需要以非侵入方式取得生理數據,人體研究倫理審查(IRB)是第要的法規要求,但別擔心! 我們會提供所有需要的文件範本,並協助您完成整個流程。
數位學習研究小聚
每月第三個星期三 12:00-12:50(線上)
關於小聚
這是一個開放、友善的線上聚會, 歡迎所有對數位學習、AI 教學、教育科技有興趣的夥伴參與。 無論您是經驗豐富的研究者,或是剛開始探索的新手,都能在這裡找到共鳴。
💬 討論主題包括
- AI 輔助教學的實務經驗分享
- 蘇格拉底問答法在不同學科的應用
- 最新教育科技工具介紹
- 研究方法與數據分析討論
- 跨校、跨領域合作機會
- 教學困境與解決方案交流
🎤 兩種參與方式
深度參與者 建議報名
成為小聚的核心成員,積極參與討論與分享
- 優先發言權:在討論時段優先發表意見
- 提案主題:可以提議想討論的議題
- 會前資料:提前收到議程與背景資料
- 會後摘要:獲得討論重點整理與延伸資源
- 研究網絡:建立長期的研究交流夥伴關係
開放旁聽 自由參加
輕鬆參與,先了解小聚的氛圍與內容
- 隨時加入:無需事前報名,收到連結即可參加
- 聆聽討論:聽取其他夥伴的經驗分享
- 聊天室互動:可在文字聊天室提問或發表意見
- 彈性升級:覺得適合隨時可升級為深度參與者
彈性參與:您可以先旁聽幾次,覺得適合再報名成為深度參與者。 或是某次只能旁聽也完全沒問題,我們理解大家都很忙! 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。
📅 典型議程
過往小聚摘要
Uedu教育Omics研究構想與規劃
本次小聚由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,張家凱助理教授介紹以Uedu優學院為基礎的教育Omics研究構想規劃。
常見問題
完全不會。您只需正常使用平台教學, 我們會在背景自動蒐集匿名化資料。
不需要額外填寫問卷、進行訪談,或改變您的教學方式 (除非您主動想嘗試新的教學法)。
可以!研究小聚完全開放,分為兩種參與方式:
- 旁聽:只要訂閱通知,每月會收到會議連結,可自由加入旁聽
- 深度參與:若想積極參與討論、提案主題,可報名成為深度參與者
即使您沒有使用 Uedu 平台,只要對數位學習研究有興趣, 都歡迎參加小聚!
可以隨時退出。這是您的權利:
- 不需要說明理由
- 不會影響您繼續使用平台
完全不需要!我們歡迎各種背景的教師參與:
- 沒有研究經驗也沒關係,我們教師研究社群一起成長
- 即使只是想改善教學,不想做研究,也很歡迎參與
- 我們會提供「教師您自己任教課程」的數據分析報告,幫助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
- 若有興趣深入研究,我們也會協助論文撰寫與發表
重點是改善教學,研究是附加價值。
可以!許多研究生使用 Uedu 進行論文研究:
- 我們會提供「教師您自己任教課程」的去識別化資料供【教師】分析
- 若您指導的研究生若需使用此資料,須簽署「研究合作表密協議」後,方可使用「教師任教課程」的去識別化資料供【研究生】分析
- 提供技術支援與諮詢
- 若需要,可提供推薦信或擔任口試委員
還有其他問題?
歡迎直接聯繫我,張家凱助理教授: [email protected] / 03-4227151 #33415
還有疑問?隨時與我們聯繫
辦公時間:週一至週五 09:00-17:00